1.什么是香肠法则?
香肠法则,来源于阿瑟布劳里克所著的《墨菲法则第二卷一一再读为什么事情会不对头》中的一条有趣的法则,也叫做罗伯特的食品法则。说是爱吃香肠的人,绝对不要去了解香肠的生产过程。寓意对于和香肠一样的一切结果美好而过程糟糕的事物,只需注意结果就可以了。
大意是警告爱吃香肠的人,绝对不要去了解香肠的生产过程。真是一句话惊醒梦中人。因为香肠的制作过程实在可以让人倒尽胃口,甚至让人对香肠的美味产生无限的怀疑,慢慢地你就会丢掉吃香肠的嗜好了。
最早表达出香肠法则大意的乃是德国一代名相俾斯麦。他有句名言:"世上有两物,爱好者不当去观察其制作过程。两物者,一为香肠,一为法律。

2.香肠法则的来源
第一次世界大战期间的一天,正当空袭中,罗伊上尉在滑铁卢桥上偶然遇到芭蕾舞女演员玛拉,两个人立刻陷入一见钟情。第二天,罗伊决定和她结婚,但是因误了时间,教堂当天不愿意再举行婚礼仪式。当天晚上,罗伊所在的部队突然开赴前线,一对恋人只得依依惜别。战争期间,玛拉误以为男主人公阵亡,伤心之余且为生活所迫,沦落于风尘。
战争结束,玛拉在车站遇到罗伊,他并未阵亡,只是受伤当了俘虏。罗伊带玛拉回到乡下庄园,并准备第二天就成婚。心灵依旧纯洁的玛拉想忘记过去,从头开始,但是当她了解到罗伊家人是多么在乎新娘的过去时,她再也无法抛开自己不光彩的那段日子,选择了自杀。

3.香肠法则的启示
罗伯特的香肠法则,香肠象征了一切结果美好而过程糟糕的事物。而我们往往只需注重结果而不必深究过程。其实,在这个世界上,不只是香肠的加工过程不能看,其他食品的制作过程何尝不是脏不忍睹。
同样,食品之外的各个领域、各个生活角落也都存在许多有碍观瞻的事情,如果我们事无巨细地。都要看个清楚、看个透,恐怕活着也就没有什么意思了。
也就是说,尽管如此,我们还是要睁一只眼闭一只眼地好好地活着,大不了接受香肠法则的忠告眼不见心不烦,管它过程怎样,只要有好结果,何苦要自寻烦恼呢。正所谓“水至清则无鱼,人至察则无徒”。过于较真香肠的生产过程,那么,只能不吃香肠。因此我们要注意不要有过强的洁癖,强求纯粹的美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