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网讯】2025年8月13日,我国航天事业迎来又一高光时刻,长征五号运载火箭在文昌航天发射场成功发射升空。这一激动人心的消息迅速传遍全国,不仅彰显了我国在航天领域的雄厚实力,更蕴含着深刻的思想政治教育价值,为全社会注入了强大的精神动力。
发射现场,长征五号犹如一位巨人,矗立在发射台上,箭体上的五星红旗鲜艳夺目。随着倒计时的结束,“点火”指令下达,火箭底部瞬间喷出熊熊烈焰,巨大的轰鸣声震耳欲聋,火箭拔地而起,直刺苍穹,几分钟分钟后,火箭与载荷成功分离,将卫星精准送入预定轨道,发射任务取得圆满成功。这一刻,无数国人欢呼雀跃,民族自豪感油然而生。

长征五号作为我国目前起飞规模最大、运载能力最强、技术跨度最大的一型运载火箭,其成功发射意义非凡。它采用了3型12台全新研制的大推力发动机,主发动机均采用无毒无污染的推进技术,实现了液体运载火箭直径由3.35米至5米的跨越。“胖五”身高约57米,起飞重量约870吨,堪称名副其实的“大力士”,使我国现役火箭的运载能力提升2.5倍,能够将更大更重的飞行器送往深远太空。此次发射的成功,进一步巩固了我国在世界航天领域的地位,为后续载人航天空间站建设、月球采样返回、火星探测等重大航天工程任务奠定了坚实基础,有力推动我国从航天大国向航天强国迈进。
长征五号发射成功背后蕴含着丰富且深刻的精神内涵。
首先,它生动诠释了“特别能吃苦、特别能战斗、特别能攻关、特别能奉献”的航天精神。为了确保长征五号的成功发射,无数航天工作者扎根科研一线,默默奉献。他们长期面对高强度的工作压力,攻克了240多项关键技术难题,进行了15000余秒关键技术试验,经历了900多个日夜的艰苦磨砺。在面对第二次发射任务失利时,科研团队没有丝毫退缩,而是以严谨的科学态度和顽强的毅力,通过建立“故障树”,对50多个可能造成问题的事件逐一排查,累计进行了40余次关键技术试验,总计超过20000余次各种地面试验,最终实现了“胖五”的浴火重生。这种坚韧不拔、勇于战胜困难的精神,正是当代青年学子和广大劳动者应当学习和传承的宝贵品质,激励着大家在面对学习、工作和生活中的挑战时,要不惧艰难,勇往直前。

其次,长征五号的成功凝聚着集体的智慧与力量,彰显了团结协作的强大合力。载人航天工程是一项规模宏大、系统复杂的工程,涉及众多领域和部门。从火箭的设计、研制、生产到发射,每一个环节都需要不同专业、不同岗位的人员紧密配合。在党的坚强领导下,全国一盘棋,各方力量协同合作,共同为实现航天梦想而拼搏。这一伟大实践深刻体现了社会主义制度集中力量办大事的显著优势,让我们深刻认识到,只有团结一心、众志成城,才能汇聚起推动国家发展和民族进步的磅礴力量。这对于引导广大民众树立大局意识、团队意识,在各自岗位上积极协作,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而共同奋斗具有重要意义。
再者,航天事业的发展始终与科技创新紧密相连,长征五号的诞生就是我国科技创新的杰出成果。它创造性地使用“液氧煤油”“液氢液氧”低温组合作为火箭发动机推进剂,不断突破来自“冰与火”的考验。这种勇于创新的精神激励着全社会积极投身科技创新实践,培养创新思维和创新能力。特别是对于广大青少年而言,航天领域的科技创新成果能够激发他们对科学的浓厚兴趣和探索欲望,在他们心中种下科技创新的种子,为我国培养未来科技创新人才奠定坚实基础。
长征五号运载火箭的成功发射,是我国航天事业发展的一座重要里程碑,也是一堂生动且深刻的思想政治教育课。它让我们更加坚定了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信心和决心,激励着全体中华儿女在各自的岗位上,弘扬航天精神,团结协作,勇于创新,为国家的繁荣富强贡献自己的智慧和力量。在未来,我们期待我国航天事业继续书写辉煌篇章,不断探索宇宙奥秘,为人类和平利用太空作出更大贡献。
文字:龙慧敏
一审一校:杨淦
二审二校:张筱青
三审三校:钟顺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