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网讯】习近平总书记在党的二十大报告中指出:“国家安全是民族复兴的根基,社会稳定是国家强盛的前提。必须坚定不移贯彻总体国家安全观,把维护国家安全贯穿党和国家工作各方面全过程,确保国家安全和社会稳定。”教育系统是党的意识形态工作的前沿阵地,做好教育系统意识形态工作事关党和国家的未来。
什么是意识形态?
意识形态,即系统地、自觉地反映社会经济形态和政治制度的思想体系。是社会意识诸形式中构成思想上层建筑的部分,表现在政治、法律、道德、哲学、艺术、宗教等形式中。一定的社会意识形态是一定的社会存在的反映,并随着社会存在的变化或迟或早地发生变化。社会意识形态具有相对独立性:它对社会的发展起巨大的能动作用;有自身的发展规律,具有历史继承性;它的发展同经济发展并不总是平衡的,有时经济上相对落后的国家在思想领域会超过当时经济上先进的国家。自从阶级产生以后,意识形态具有阶级性。(摘自《辞海》)意识形态的重要性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意识形态工作是党的一项极端重要的工作。”社会主义意识形态建设作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实践的重要组成部分,体现了一个国家有关理想信念、价值追求和精神支柱的集合。社会主义意识形态安全与政治文化和舆论安全密不可分,事关党和国家的前途命运,事关民族的凝聚力和向心力。大学生是党的事业的继承者和开拓者,是祖国的未来和民族的希望。加强对新时代大学生意识形态安全教育,对于创新发展新时代高校思想政治教育,提升大学生思想政治综合素质,为国家安全铸牢根基有着非常重要的意义。
如何做好高校意识形态安全工作
1.增强高校意识形态的文化自信学校是文化交流交融交汇的重要场所,是培育和催生文化创新的重要载体。当前各高校以坚定文化自信为基础,以高度的文化定力从多元多变、纷繁芜杂的各种思想文化元素中汲取有益的养分,不断搭建大学生参与校园文化与社会实践活动的载体和平台,与时俱进创新话语体系和表达方式,在“润物无声”中唱响主旋律、弘扬正能量,让文化自信这一高校意识形态思想长城更加厚重,更有温度,更有高度。
2.提升校园文化活动的新品位校园文化作为一种特殊的社会意识形态和精神生产形态,反映出从物质世界到精神世界,从生产关系到思想关系的人类全面的社会生活。一部优秀的校园文化作品,可以从世界观、审美情趣、思想品格等方面给大学生带来视觉冲击和心灵陶冶。传承校园文化活动的人文精神,打造校园文化活动的 “品牌”工程,把透彻的说理同鲜活的语言结合起来,把理论的穿透力同情感的亲和力、艺术的吸引力结合起来,以大学生喜闻乐见的歌唱、舞蹈、朗诵、动漫、说唱、民族服装秀等形式,使青年大学生真正成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的积极宣传者、自觉践行者和坚定信仰者。
文字:杨淦
一审一校:杨淦
二审二校:张筱青
三审三校:钟顺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