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所在的位置: 网站首页 -> 心理健康教育 -> 心理百科 -> 正文

拒绝失眠障碍

发布日期:2021-12-01  来源:   点击量:

拒绝失眠障碍



        近年来,我国失眠障碍发病率呈明显上升的趋势。流行病学研究显示,我国约45.4%的被调查者在过去1个月中曾经历过不同程度的失眠。失眠已经成为神经科门诊的第二大疾病,仅次于头痛。


什么是失眠障碍呢?

 失眠障碍是一种常见的睡眠障碍,是指尽管有适当的睡眠机会和睡眠环境,仍然对睡眠时间和(或)睡眠质量不满意,且影响日间社会功能的一种主观体验。失眠主要表现为入睡困难、睡眠维持困难(如易醒、早醒)等,并且影响白天的正常工作、学习和生活。失眠的诱发因素很多,包括心理、生理、环境、药物、生活行为、个性、精神及全身疾病等。

易发人群是哪些呢?

  1.老年人,老年人患慢性失眠的比率达38.2%;

  2.女性,女性患失眠的风险约为男性的1.4倍; 曾经发生过失眠的人群,患病率约是普通人的5.4倍;

  3.有家族史的人群; 生活压力大、生活上有重大事件发生的人群; 性格焦虑、完美主义的人群;

4.对环境敏感的人群; 有焦虑症、抑郁症等精神、心理疾病的人群,约70%~80%的精神障碍患者同时有失眠的症状;

  5.有慢性内科疾病的人群。

应该怎样预防呢?

  1.首先应该找到失眠的原因,积极地消除病因,并防止急性失眠向慢性失眠转化。

  2.保持规律的作息时间, 规律进餐,睡前不要过饱或空腹,睡前避免喝茶、喝咖啡、饮酒和吸烟, 睡前3~4h避免剧烈运动。

3.没有睡意不上床; 不在床上做与睡眠无关的事情,如看电视、玩手机; 白天午睡不超过半个小时,或者避免午睡; 减少卧床的时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