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我控制是一种抑制欲望、冲动、行为等方面的能力,一种为了追求远大和长期目标而延迟满足的能力。研究表明,过度控制和自我控制不足都存在问题。自我控制不足往往带来情绪爆发、冲动行为、肥胖、物质滥用、自残、家暴、犯罪等问题,比较容易引起周围人的注意。过度控制的个体持续努力地控制基于情绪的行为冲动,往往和社会孤立、人际交往差、神经性厌食、慢性难治性抑郁、强迫型人格障碍等心理健康问题有关。
和控制不足相比,过度控制的表现更为隐蔽,正如前面提到的,过度控制的个体在旁人眼中是被赞扬的、褒奖的,即使TA 们感到身体疲累、内心困苦,TA们的过度控制倾向使TA们选择主动淡化和隐藏自己的痛苦,过度控制自己的感受,即使是周围亲近的人,也难以意识到TA 们正在承受痛苦,因而没有机会提供帮助。 所以,我们有必要了解过度控制,识别我们自己以及身边人是否具有这样的特点。当我们有所了解,才能有所改变。

过度控制个体的核心特点
1.情绪觉察和表达不足
TA们常常难以及时觉察、表达和反馈自己的情绪,往往很难受了,也不会自我重视,更不会引起周围人的关注。在公共环境中,TA们很少表露内心想法,TA 们的声调总是平静、不带感情的,脸上没有什么表情,姿势动作显得克制、谨慎。
2.接受性和开放性低
TA们对新奇的、意想不到的或者不确定的事情开放性较低,经常回避不确定的或者计划外的风险,对潜在的威胁保持着高度警惕。做事情往往过分关注细节、极度谨慎、提前规划、做好预案,反复排练。如果临时出现变化,TA们会高度焦虑、沮丧甚至恼怒,并避免暴露脆弱,努力投入更多,以防止未来出现问题。
3.灵活性不佳
TA们对结构和秩序有强迫性需求,比如什么时间做什么事情,该怎么做,有自己的一套规则,坚信只有一种“正确”做事方式,极度完美主义,高度的社会责任感和道德感,严格遵守各种规则。TA们喜欢参加议程和目标明确的社交活动,例如会议、课程等,对于非结构化的社交活动,比如野餐、团建或者集体庆祝,TA们常常感到无所适从,不知该做些什么或该说些什么。
4.人际关系冷漠疏远
TA们与他人的社会连接和亲密度低,人际关系冷漠疏远。TA们参加社交活动,往往不是因为享乐—“我想去”,而是因为受规则控制—“我认为这是正确的做法”。TA们有着高水平的嫉妒、竞争意识和频繁的社会比较,以确认自己的表现比别人更好,或者至少相当,这使得周围人不愿靠近TA 们。TA们不容易感知别人的情绪表达,因此难以主动与他人建立亲密关系,常常被社会孤立。当人际关系出现冲突时,TA们宁愿放弃一段关系,也不愿直接处理人际冲突。
过度控制的个体如何调整
全然开放辩证行为疗法(Radically open dialectical behavior therapy , RO DBT))是专门针对过度控制个体的一种心理治疗方法。这一疗法的核心内容是:过度控制的个体可以通过学习来培育全然开放的心态,练习全然开放的技能,在生活中倾听不一致的反馈,承认自身的不完美,看到多样性,乐于学习新事物,尝试放松下来,相信玩耍、自嘲、承认错误、公开表达情绪等是社会可以接受的,愿意去和他人保持连接。
节选自《精神卫生686》